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1年

九八法务  
加关注0

法律咨询服务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九八法务
  • 电话:18923696887
  • 邮件:fawu98@126.com
  • 传真:0769-23225687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法律热点 >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法律热点
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2025-05-190

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分,是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按合同法第14条,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按此规定,要约在性质上是一种意思表示,其内容是邀请对方和自己订立合同。但仅仅邀请对方和自己订立合同尚不足以成为要约。要约是以和对方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开列欲订立的合同条款并等待对方接受的法律行为

其要件包括:

第一,须有和别人订立合同的内容、意思,也就是说,要约须以和对方订立合同为目的;

第二,内容要具体确定,以便承诺人能不对要约作任何增加、变更直接承诺;

第三,须由特定的要约人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但此点实践中有例外,如自动售货机、自选商场标明价格的商品没有注明非卖品、陈列品的,属于对不特定人发出的要约;

第四,要约须到达受要约人。

要约邀请从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和要约都是和订立合同有关的意思表示。但要约以邀请对方和自己订立合同为目的,要约邀请则以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为目的;对要约的接受构成承诺,对要约邀请的接受只构成要约;要约是法律行为,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受要约的约束,一旦要约被对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要约邀请通常不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两者性质不同,法律后果也不一样,实践中将要约认定为要约邀请,或将要约邀请认定为要约,势必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发生重大影响。因为追求交易快捷等原因,实践中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性质往往缺乏明示,而要约和要约邀请的界限实际上比较模糊,这就使得一些与订立合同有关的意思表示的性质难以界定,例如,商场柜台内标明价格陈列的商品和发廊标明价格的服务,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就一直众说纷纭。

区分方法  

如何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方法大体有四种:  

1.依法律  

合同法第15条中规定: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但法律有明确规定的仅限于这几种,而且其中的商业广告同时又规定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何为符合要约规定,何为不符合要约规定仍不明确,等于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原来出发的位置,所以依法律不能全部解决问题。  

2.合同的必要条款是否齐备是要约和要约邀请的重大区别   

看合同的必要条款是否齐备是传统民法里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主要方法之一。虽然由于合同法大大减少了合同的必要条款,缩小了这一方法发挥作用的范围,但在某些时候仍能发挥一定作用。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全面。全面就要求必须具备合同的全部必要条款。例如,一份订单只有采购货物的名称、规格,没有数量,不可能成为要约。   

3.依交易习惯,特别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    

出租车开亮空车灯,行业惯例通常视为向不特定人发出要约,而非要约邀请,因此乘客上车只需告诉司机目的地即可,无需另行协商。两个当事人在以往的交易中形成固定的交易习惯,则可能一方需要300的电报也可以构成要约。   

4.看行为人是以和对方订立合同为目的还是以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为目的    

这是法律上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最主要方法。因为目的属于主观范畴,很难作为客观的认定标准,合同法专门规定了一项制度使行为人在行为时将其主观目的反映于外部,这就是第14条第2项要约要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本规定的目的是使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白无误地向对方表明这是一个要约,不是要约邀请,使对方不致发生误解。按本规定,凡是表意人未明确(不论其表述方式如何)表示其是一项要约的,一律推定为要约邀请。实践中商业广告注明限售30先到先得,或注明有效期的,通常视为已经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相反,如意思表示上载有仅供参考须我公司最后确认为准配置、价格如有变化,恕不另行通知等字样,则肯定表示表意人不受该意思表示拘束,不构成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