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手机浏览|联系方式|购物车
VIP   VIP会员第1年

九八法务  
加关注0

法律咨询服务

搜索
新闻中心
  • 暂无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九八法务
  • 电话:18923696887
  • 邮件:fawu98@126.com
  • 传真:0769-23225687
站内搜索
 
荣誉资质
  • 暂未上传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法律热点 > 公司减资与债权人利益保护
法律热点
公司减资与债权人利益保护
2025-05-200

实践中,一些公司通过合法的减资决议,违反法定减资程序进行实质减资,公司的信用和偿债能力减弱,债权人利益受到威胁。

资本不变原则要求公司资本总额确定后,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动。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公司需要减少注册资本时,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做出减少注册资本决议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在法定期限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公司减资后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险额。这一设计的逻辑在于,经由充分的披露公示,使债权人知悉其权利可能存在被威胁的可能,债权人可及时采取措施预先获得清偿或担保,从而回避减资尤其是实质减资带来的风险。

如果公司股东作出减资决议后,未在法定期限内履行通知和通告义务,也未对债权人清偿债务或提供担保的,减资效力如何认定?民事法律规范从性质上可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条有应当二字,按学理解释,应为强行性规范。根据相关公司法理论,强行性规范可类型化为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管理型规范多因社会事务管理的必要而设立,违反管理性强行性规范的法律行为并非当然无效。减资程序并不仅仅具有程序的意义,将直接影响到债权人与股东实体权利的配置和行使。在这意义上,减资程序也就具有了实体价值。因此,在商谈机会不对等、股东自治存在障碍的情况下,法律将涉及债权人利益的程序设置为强制性规范,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增强公司法领域中法律行为的效率和可预见性,以确保通过正当程序获得正义的结果。公司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违反第一百七十八条的法律后果,但该规范关系交易安全及社会稳定,具有浓厚的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目的,应当认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违反强制性规范行为效力应受其违法性的影响,该影响是否只能表现为绝对或完全无效?笔者认为,法院主动审查认定违反强制性规范的法律行为无效可能事与愿违,应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由被保护者债权人来决定违反减资程序的减资行为效力可能更符合法律目的。债权人可以提起停止减资之诉和公司减资无效之诉。公司减资尚未完成的,债权人可以向公司行使停止减资的请求权,要求公司停止减资活动。在向公司请求未果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停止减资活动,依法履行清偿债务或者提供担保的义务。公司减资完成后,债权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公司减资行为无效,从而使公司的资本恢复到进行减资之前的状况。